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[心灵之声] 大美新疆之二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3:10:0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
大美新疆之二
文:今夜无眠 图:爱屋及乌
时间:2017年5月25
地点:布尔津----西北第一团——白沙湖----五彩滩


半碗黄沙半碗风,半个百姓半个兵,多少将士思乡梦,尽在亘古荒原中。 1.jpeg
    书接上回,上回说到,吃了狗鱼,还有馕,没有见打卤馕,也好歹吃个饱。第二天上车继续前行,导游小张在车上随口背诵的这首诗,描述的就是今天到的第一个地方西北边境第一团。说是小张,年龄也不小了,可是和老汉有月相比,还是年轻的多。

    这一带都是穿行在边境线,游客都要办理边防证。由于近几年中哈关系很好,这个团场才对外开放,游客才有机会来到这里。荷枪实弹的武警,每车必查,非常严格。这里插播一个出门后大家都问到的问题:新疆旅游安全吗?有月肯定回答:绝对安全。大家担心的是新疆暴恐事件,许多人把新疆拉入了旅游黑名单,其实现在新疆非常安全。现在新疆投入了大量的力量在维稳这一块,街上随处可见武警战士。近些年来新疆的治安在国内算是非常好的,连小偷都跑到外地去作案。






    前行200公里左右,到达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“西北边境第一团”——农10师185团。185团在边境的一条专用公路旁,隔岸就是哈萨克斯坦,但是并没有给人戒备森严的感觉。现在的军垦农场以连队为基本单位,每个连队大约有几十多户人家,每家一幢房子竖立在生活区路两侧或者是公路旁,开着商铺经营土特产和小饭馆及超市。一连在185团最北。从地图上看,这里在公鸡尾巴的尖上。有月给大家普及一下常识。一连,二连,三连,等等,这些不单指部队,主要是地名。过去都是没有人烟的地方,也没有名字。当地就建制当作地名。说一连的时候,大家不要以为是部队,更多指的是地理位置。
2.jpeg


    路程很远,记忆很长。1962年新疆伊犁、塔城、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边民外逃“伊塔事件”。周总理批示迅速组织一支高素质的军垦队伍分赴边境。最初来到这里的是山东的退伍军人,坐着闷罐火车奔赴新疆。种地就是站岗,放牧就是巡逻。兵团职工不穿军装,不拿军饷,永不转业。185团的官话是河南话,但185团却不仅仅是河南人,更多的是山东人,河南人在这里并不占主流。为什么官话是河南话,说来话长,有月也不知道,且不听下回分解。

    第一批军垦战士来到这里的时候,只有一户哈萨克人家。战士们在地上挖个大坑,坑顶上搭上柴草,在坑里面垒上土炕、灶台。这就是地窝子。冬天最低温度可到零下三十几度,而且风沙很大,为了防风保温所以才修这样的住所,一个地窝大约为十二三个平米,里面炕床,厨灶,农具什么的就在一起,难以想象一家人就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。男兵多了,面临最大问题是婚姻问题,部队首长专门招了一批女兵。自由恋爱来不及,就想出一个快办法。男兵女兵各排一队,背对背站好,首长喊:往后转!男兵女兵面对面,双方看着对眼,就速成一队。一天下来,可以速成N对夫妻。这也是特殊时期的浪漫。此事是真是假,有月没有考证。不知道你信不信,反正我是信了。
   

    这里是世界四大蚊区之一,最高这里的蚊子每平米就达2000个。蚊虫爆发的夏季,鸡不敢出窝,骡马被咬得胡蹦乱跳。田间地头,稍有驻足,成群的蚊虫就会扑面而来,只要伸手,就能抓上一大把。一种凶恶的牛虻叫做“黑寡妇”,体长就有2公分,咬人钻心的疼痛;一种花色的,体长虽然只有半公分,却能隔着几层衣服把你咬得鲜血直流;蠓,个不大毒性强,飞过来就往人的头发、领子、袖口里钻,一咬一个大包。前苏联哨兵无法忍受蚊虫的叮咬,被迫后撤45公里。185团战士没有被叮咬而低头,胳膊被咬出了血迹,脸被咬的红肿,他们糊上泥巴始终坚守着岗位。路,是他们自己踏出来的;田,是他们用双手开出来的。在荒原这片热土上,用青春和热血演绎出一幕幕动人的故事。这种精神有月肃然起敬。


3.jpeg

   

    走近展览馆,镶有“我家住在路尽头,界碑就在房后头,界河边上种庄稼,边境线旁牧羊牛”、“割不断的国土情,难不倒的兵团人,攻不破的边防线,摧不垮的军垦魂”的两块长城形状的碑特别引人注目,与正中标有“西北边境第一连”的一连连部构成了一个庄严和谐的整体。陈列馆里的一张张照片、一件件陈列品,忠实记录着那段应该被铭记的故事。四十多年来,已经有500多位兵团人长眠在185团的中哈边境一线。
   

    令人关注的是1988年抗洪保国土大事。在阿拉克别克河、卡拉苏自然沟和额尔齐斯河之间,形成了一块面积达55平方公里的争议领土。1988年4月,阿拉克别克河地区气温急剧升高,阿尔泰山积雪大量融化,加上一天一夜的雨雪天气,185团屯垦地区爆发特大洪水。滚滚洪流冲垮道路,吞噬农田,冲垮阿拉克别克河,夺卡拉苏自然沟水道泄入额尔齐斯河。 按照国际惯例,不能通航的界河中心线是两国边界。如果阿拉克别克河改道卡拉苏自然沟,包括团部所在地在内的争议领土的归属,在外交谈判上将使中国处于被动局面。事关国土归属的严峻时刻,185团动员全团男女老少组成抗洪守土队伍,在10师其他团场和边防部队的帮助下,搬石头,运石料,打木桩,筑堤坝,在冰冷刺骨的洪水中奋战16个日夜,筑起拦洪大坝,将汹涌的洪水重新导入界河。1998年中哈两国重新勘界,这55平方公里曾经存在争议的土地,永久地划归中方所有。今天,卡拉苏自然沟已经被185人填作了耕地,建起了公园。

4.jpeg

5.jpeg


    照片上,习总书记与之握手的人叫马军武。1988年,风华正茂的马军武、张正美成为前哨的一对夫妻兵,坚守在距离中哈边境仅5米、方圆3公里荒无人烟的地方。从此,守水巡边护林成了他们生活全部内容,这一守就是20多年。夫妻俩年巡防近30多万公里,相当于绕地球7圈。磨烂了600多双军用胶鞋,可以装满20个麻袋。3次不慎跌入界河差点丢掉了性命.可以说将整个青春都留给了这片土地。现在,他们夫妻仍在坚守在这里。
   
6.jpeg

    一连驻地东面,一望无际的沙漠,偶尔星星绿色,点缀其间。一座山头耸立于沙漠之边。神奇的是,山腰处生长着两丛翠绿的爬地松,相隔5米,皆成圆形。远远望去,鬼斧神工,就如人的两只眼睛。称之为“眼睛山”。据介绍,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中苏关系紧张时,两只眼晴炯炯有神警惕注视着对方,丝毫没有懈怠。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成了友好邻邦,两国关系缓和,两只眼睛一只慢慢合拢,一只仍然睁着,好像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惟妙惟肖,活龙活现,神奇逼真。

7.jpeg

   

    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星转斗移,风云变幻,一晃就是几十年。铁打的营盘永远的兵,战士用钢铁般意志树立起一座永不移动的界碑。岁月在这里留下了痕迹,黄沙带走了黑发,带不走185团的灵魂,红色记忆永久传递着185团不忘初心的信念。


8.jpeg

    中午在老兵后代小夏家吃过简单的午餐,前往白沙湖。白沙湖,位于三连境内库尔班通古特沙漠之中,海拔650米,南北长约2100米,东西宽1300米,水面约10公顷。它既没有进水口,也没有出水口,不管春夏秋冬,年复一年,湖水始终不增不减,不凝不浊,始终有这一片清澈透明的景色非常的罕见。此水来自何处,又为何能常年保持常态。为什么呢,为什么呢,为什么呢。有月真的不知道,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为知也。
   
9.jpeg




    穿过一片高大的桦树林,就能看到一个小巧精致湖泊。沿着环湖木栈道登上观景台,极目远眺,周围全是沙包。蓝天白云眏衬,沙丘沙湖相连,金黄的沙山与湖边植被倒影水中,层层叠叠,交相辉映。芦苇吐出一团团白樱,微风轻拂,芦苇扭动婀娜多姿的腰肢,樱须点头晃脑。偶尔,一只小鸟从天空划过,不经意用翅膀剪开了一朵白云。静静的湖水,诠释着云的飘渺。蓝天倒映在清粼粼的湖水,显得更蓝。云朵倒映在篮茵茵的湖水,显得更白。清灵灵的水来蓝茵茵的天,缺一个小芹洗衣到湖边。
10.jpeg

11.jpeg
12.jpeg

    受到西北第一团精神感染,我们三个没有当过兵的老兵,也给这个美景,给伟大的祖国,行一个军礼。几乎每个人都拿着拍照工具,有单反相机,更多的是手机,怕稍一不留神美景错过。有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眼睛,去装满这恍如天外的美景,留在永恒的记忆里。


13.jpeg



声明
1,本帖内容及资源来源于网络,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已发布作品作者文责自负,版权归版权方所有!
2,本站全站附件、内容、文字、图片等,仅供学习交流,请勿非法使用,否则后果自负!请勿转载!谢谢。请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!
3,本帖内容附件资源,仅供参考使用,本站不对其安全性,正确性等作出保证。但本站会尽量审核会员发表的内容
4,如您认为本帖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与我们联系删帖处理,>>点我处理!<<!我们将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!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云纾阁 X3.5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